马桥古文化遗址

1959年12月在深1.5米的地层发现鹿角和红色印纹软陶碎片,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于1960、1966年两次发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物及唐、宋、明、清各代文物,分布于5个土层。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上海地区的成陆和发展提供实物资料。1960年,考古学界据此把上海成陆史上推2000年。1977年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上海县人民政府立碑。遗址的第四层为太湖地区(包括杭州湾地区)一个典型的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


位于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东俞塘村


所属地区
上海市闵行区

类型
遗址

马桥古文化遗址

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 马桥镇东俞塘村。1959 年发掘,面积 1万余平方米。发现大量古代石器、陶器和鹿角等。经过1960、1966年两次发掘,得到了较全面的考察。马桥古文化遗址含3层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 :上层为春秋战国时代印陶文化遗存;中层出土大量商代石、骨、陶器,为太湖地区早期印陶文化的典型遗存,被命名为马桥文化;下层发现新石器时代建筑遗迹和墓葬,为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迹。文化遗存下面还有一条贝壳沙带,说明遗迹所在地是古代海岸。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海岸位置和成陆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距今5500年,马桥遗址已经形成陆地。从菘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至夏商时期,成为环湖地区面积最大、最具有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典型村落,总面积超过150000平方米。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时期,这里一直是先民们的定居地。1982年,马桥遗址被考古界定名为"马桥文化"。
上一篇:岳石文化遗址
下一篇:大窑文化遗址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