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独行月球》举行首映,“科技感体验”有

7月24日,电影《独行月球》在北京举行首映。目前电影预售已破3000万元,预计暑期电影市场将迎来一波观影热潮。

更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对电影特效制作的肯定。带着看一部喜剧片的期待,他们获得了满满的科技感,并被影片带来的喜剧+科幻的双重元素所惊喜。《独行月球》讲述了未来人类在月球上部署“月盾计划”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故事。不料维修工杜古月却意外被留在了月球上,开始了他独自面对太空的人生挑战。

从首映的口碑和预售情况来看,《独行月球》不仅是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也是一部标准的工业科幻片。通过特效,达到了科幻片对火箭发射、太空舱、月球基地等航天技术展示的标准。

据悉《独行月球》95%的镜头涉及特效。影片拍摄共动用了15个超大型摄影棚,在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里铺设了200吨砂石,力求模拟月球表面的尘埃,建造月球基地。这不仅是电影人创作的突破,也是整个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不断探索新类型的结果。

针对《独行月球》的科幻呈现,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航空知识》主编王亚南表示,“影片中的'月盾'计划更有意思,即在'月锤'核弹击毁陨石并产生大量小碎片后,利用月球作为盾牌,直接阻挡残余碎片撞击地球,并借助月球引力捕获更小的碎片,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独行月球》探索了一个被反复思考的严肃问题——地球被外星天体撞击时的生存概率是多少?这样一个关于当下和近期的命题,以科幻喜剧的形式走向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许能启迪更多年轻人的科学探索精神。毕竟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最初的科学兴趣都来自于优秀的科幻作品。”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独行月球》等优秀科幻作品的背后,是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提供的深厚科学文化土壤。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火星探测、量子通信、“人造太阳”、“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射电望远镜等前沿领域做出开拓性努力,不断激发文化创造的科技想象力。

科幻和科幻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用更多的优秀作品让电影市场活起来,让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时代的进程。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