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来源: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作者:admin 时间:2020/04/08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 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文化活动。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奠定了不同于其他电影节的独特品格 。
2019年4月28日,徐峥和姚晨分别凭借《我不是药神》和《找到你》获得最佳男女演员奖项,文牧野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最佳导演,《流浪地球》获评最佳影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外文名称
Beijing College Student Film Festival/북경 대학생 영화제
行政区类别
中国
所属地区
北京
创办时间
1993年
支持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奖杯
飞虎杯
承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目录
1创办历史
2承办单位
3奖项设置
4历届回顾
5影帝影后
6历届之最
折叠编辑本段创办历史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
中国著名电影明星赵薇荣获过3次"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葛优获得3次"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堪称历年"大学生电影节"之最,"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
"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杯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杯
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
"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海外国家,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折叠编辑本段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 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执行承办,自1993年起已成功举办21届。
她是每年度中国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风格,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大旗,树立了不同于其他所有电影节的全新形象,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国电影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东方卫视等100多家媒体对历届电影节予以深入报道。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主办高校多所,联办高校百余所;每年观影人次逾20万,参赛、参展影片几乎囊括所有最新优秀国产影片。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还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专题讲座、导演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影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折叠编辑本段奖项设置
该电影节的特色是强调大学生的参与,拍片、看片、评片中均带有大学生的特色。大学生电影节设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处女作奖、最佳观赏效果奖、艺术创新特别奖、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等奖项,由大学生和专家评委评定。评委中学生评委占总人数的3/4,由主、分会场各大高校选送。
折叠编辑本段历届回顾
历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回顾
第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折叠编辑本段影帝影后
时间 届次 影帝 影后 最佳导演奖
1993年 第01届 胡亚捷《老娘土》 奚美娟《蒋筑英》 未设
1995年 第02届 牛振华《背靠背脸对脸》 丁嘉莉《无人喝彩》 未设
1996年 第03届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空缺 李少红《红粉》
1997年 第04届 朱旭《变脸》 宁静《大辫子的诱惑》 空缺
1998年 第05届 王学圻《红西服》 艾丽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张扬《爱情麻辣烫》
1999年 第06届 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陶虹《美丽新世界》 滕文骥《春天的狂想》
2000年 第07届 姜武《洗澡》 江珊《说出你的秘密》 路学长《非常夏日》
2001年 第08届 张国立《一声叹息》 袁泉《蓝色爱情》 夏刚《玻璃是透明的》
2002年 第09届 傅彪《押解的故事》 胡可《聊聊》 黄建新《谁说我不在乎》
2003年 第10届 孙红雷《周渔的火车》 倪萍《美丽的大脚》 孙周《周渔的火车》
2004年 第11届 范伟《看车人的七月》 余男《惊蛰》 郑洞天《台湾往事》
2005年 第12届 夏雨《独自等待》 张静初《花腰新娘》 陆川《可可西里》
2006年 第13届 濮存昕《一轮明月》 倪萍《泥鳅也是鱼》 张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 第14届 李易祥《鸡犬不宁》 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宁浩《疯狂的石头》
2008年 第15届 张涵予《集结号》 苗圃《凤凰》、《樱桃》等 冯小刚《集结号》
2009年 第16届 甄子丹《叶问》 周迅《李米的猜想》 章家瑞《红河》
2010年 第17届 黄渤《斗牛》 陶红《米香》 王全安《团圆》
2011年 第18届 葛优《赵氏孤儿》 范冰冰《观音山》 霍建起《秋之白华》
2012年 第19届 李雪健《杨善洲》 梁静《星星的孩子》 顾长卫《最爱》
2013年 第20届 黄渤《杀生》 颜丙燕《万箭穿心》 管虎《杀生》
2014年 第21届 张家辉《激战》 汤唯《北京遇上西雅图》 刁亦男《白日焰火》
2015年 第22届 秦昊《推拿》
赵薇《亲爱的》
陶虹《忘了去懂你》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
2016年 第23届 冯小刚《老炮儿》 白百何《滚蛋吧!肿瘤君》 贾樟柯《山河故人》
2017年 第24届 张译《追凶者也》 万茜《你好,疯子》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2018年 第25届 张震《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周迅《明月几时有》 冯小刚《芳华》
2019年 第26届 徐峥《我不是药神》
姚晨《找到你》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1]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历届之最
历届获奖之最
获奖最多的导演(一次最佳男主角、三次最佳导演、三次最受欢迎导演、两次最佳影片)
冯小刚
2004年第11届《手机》、2005年第12届《天下无贼》、2011年第18届《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获最受欢迎导演奖;2008年第15届《集结号》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2013年第20届最佳影片《一九四二》﹑2016年第23届获最佳男演员奖(《老炮儿》)、2017年第24届凭《我不是潘金莲》、2018年第25届《芳华》三次获得最佳导演奖。
获奖最多的男演员和女演员
葛优(4次)
1998年第5届《甲方乙方》、2002年第9届《大腕》、2003年第10届《卡拉是条狗》获得最受欢迎男演员奖;2011年第18届《赵氏孤儿》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赵薇(4次)
2004年第11届《天地英雄》、2007年第14届《夜上海》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10年第17届《锦衣卫》获得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15年第22届《亲爱的》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周迅(4次) 2003年第10届《那时花开》、2006年第13届《如果爱》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9年第16届《李米的猜想》、2018年第25届《明月几时有》获最佳女演员奖
获影帝/影后最多的男女演员
黄渤(2次) 2010年第17届《斗牛》、2013年第20届《杀生》先后两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坚持"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奠定了不同于其他电影节的独特品格 。
2019年4月28日,徐峥和姚晨分别凭借《我不是药神》和《找到你》获得最佳男女演员奖项,文牧野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最佳导演,《流浪地球》获评最佳影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外文名称
Beijing College Student Film Festival/북경 대학생 영화제
行政区类别
中国
所属地区
北京
创办时间
1993年
支持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奖杯
飞虎杯
承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目录
1创办历史
2承办单位
3奖项设置
4历届回顾
5影帝影后
6历届之最
折叠编辑本段创办历史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
中国著名电影明星赵薇荣获过3次"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奖,葛优获得3次"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奖,堪称历年"大学生电影节"之最,"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
"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杯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杯
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
"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海外国家,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折叠编辑本段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 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执行承办,自1993年起已成功举办21届。
她是每年度中国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风格,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大旗,树立了不同于其他所有电影节的全新形象,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产生广泛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国电影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东方卫视等100多家媒体对历届电影节予以深入报道。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主办高校多所,联办高校百余所;每年观影人次逾20万,参赛、参展影片几乎囊括所有最新优秀国产影片。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还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专题讲座、导演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影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折叠编辑本段奖项设置
该电影节的特色是强调大学生的参与,拍片、看片、评片中均带有大学生的特色。大学生电影节设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处女作奖、最佳观赏效果奖、艺术创新特别奖、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等奖项,由大学生和专家评委评定。评委中学生评委占总人数的3/4,由主、分会场各大高校选送。
折叠编辑本段历届回顾
历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回顾
第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折叠编辑本段影帝影后
时间 届次 影帝 影后 最佳导演奖
1993年 第01届 胡亚捷《老娘土》 奚美娟《蒋筑英》 未设
1995年 第02届 牛振华《背靠背脸对脸》 丁嘉莉《无人喝彩》 未设
1996年 第03届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空缺 李少红《红粉》
1997年 第04届 朱旭《变脸》 宁静《大辫子的诱惑》 空缺
1998年 第05届 王学圻《红西服》 艾丽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张扬《爱情麻辣烫》
1999年 第06届 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陶虹《美丽新世界》 滕文骥《春天的狂想》
2000年 第07届 姜武《洗澡》 江珊《说出你的秘密》 路学长《非常夏日》
2001年 第08届 张国立《一声叹息》 袁泉《蓝色爱情》 夏刚《玻璃是透明的》
2002年 第09届 傅彪《押解的故事》 胡可《聊聊》 黄建新《谁说我不在乎》
2003年 第10届 孙红雷《周渔的火车》 倪萍《美丽的大脚》 孙周《周渔的火车》
2004年 第11届 范伟《看车人的七月》 余男《惊蛰》 郑洞天《台湾往事》
2005年 第12届 夏雨《独自等待》 张静初《花腰新娘》 陆川《可可西里》
2006年 第13届 濮存昕《一轮明月》 倪萍《泥鳅也是鱼》 张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 第14届 李易祥《鸡犬不宁》 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宁浩《疯狂的石头》
2008年 第15届 张涵予《集结号》 苗圃《凤凰》、《樱桃》等 冯小刚《集结号》
2009年 第16届 甄子丹《叶问》 周迅《李米的猜想》 章家瑞《红河》
2010年 第17届 黄渤《斗牛》 陶红《米香》 王全安《团圆》
2011年 第18届 葛优《赵氏孤儿》 范冰冰《观音山》 霍建起《秋之白华》
2012年 第19届 李雪健《杨善洲》 梁静《星星的孩子》 顾长卫《最爱》
2013年 第20届 黄渤《杀生》 颜丙燕《万箭穿心》 管虎《杀生》
2014年 第21届 张家辉《激战》 汤唯《北京遇上西雅图》 刁亦男《白日焰火》
2015年 第22届 秦昊《推拿》
赵薇《亲爱的》
陶虹《忘了去懂你》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
2016年 第23届 冯小刚《老炮儿》 白百何《滚蛋吧!肿瘤君》 贾樟柯《山河故人》
2017年 第24届 张译《追凶者也》 万茜《你好,疯子》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2018年 第25届 张震《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周迅《明月几时有》 冯小刚《芳华》
2019年 第26届 徐峥《我不是药神》
姚晨《找到你》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1]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历届之最
历届获奖之最
获奖最多的导演(一次最佳男主角、三次最佳导演、三次最受欢迎导演、两次最佳影片)
冯小刚
2004年第11届《手机》、2005年第12届《天下无贼》、2011年第18届《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获最受欢迎导演奖;2008年第15届《集结号》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2013年第20届最佳影片《一九四二》﹑2016年第23届获最佳男演员奖(《老炮儿》)、2017年第24届凭《我不是潘金莲》、2018年第25届《芳华》三次获得最佳导演奖。
获奖最多的男演员和女演员
葛优(4次)
1998年第5届《甲方乙方》、2002年第9届《大腕》、2003年第10届《卡拉是条狗》获得最受欢迎男演员奖;2011年第18届《赵氏孤儿》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赵薇(4次)
2004年第11届《天地英雄》、2007年第14届《夜上海》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10年第17届《锦衣卫》获得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15年第22届《亲爱的》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周迅(4次) 2003年第10届《那时花开》、2006年第13届《如果爱》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9年第16届《李米的猜想》、2018年第25届《明月几时有》获最佳女演员奖
获影帝/影后最多的男女演员
黄渤(2次) 2010年第17届《斗牛》、2013年第20届《杀生》先后两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