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遗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20/08/10
东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20万平米。
东庄村遗址于1955年被发现,1958年5、6月发掘,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石器有斧、刀、锛等,是研究仰韶文化重要的遗址之一。
2013年5月,东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东庄遗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编号
7-0040-1-040
所处时代
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目录
1文物遗存
2遗址意义
3遗址保护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遗存
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纹、线纹、弦纹、黑彩宽带纹、圆点纹等,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石器有斧、刀、锛等。这时人类社会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
考古学者在5万平方米的仰韶时期的村落里获得:圆型半地穴式的房址、储藏食物的窖穴、烧制陶器的陶窖;外表绘有精美的黑色三角形图案和鱼形花纹的陶器;还有石斧、石锛、石刀、陶刀、弹丸、纺线轮、敲砸器、陶锉等生产工具,以及石头和动物骨骼制成的箭头;及骨笄、牙饰、陶环等装饰品。同时发掘出5座墓葬,其中有双人同性合葬墓、多人二次合葬墓、还有用陶瓮盖石块作为葬具的小孩瓮棺墓。发现说明,此期山西古人类已进入农业、狩猎、纺织为一体的生活,也有了装饰自己的爱美观念。墓葬还说明,此时的人类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存在于氏族之内的经济单位是若干分离的母系家庭。考古专家认为,在仰韵文化不同类型中,东庄村类型已超越了半坡类型,正向庙底沟类型过渡。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意义
东庄村仰韶文化遗存处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过渡的中间环节,它对于正确理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的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迄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保护
2013年5月,东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庄村遗址于1955年被发现,1958年5、6月发掘,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石器有斧、刀、锛等,是研究仰韶文化重要的遗址之一。
2013年5月,东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东庄遗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
编号
7-0040-1-040
所处时代
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目录
1文物遗存
2遗址意义
3遗址保护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遗存
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纹、线纹、弦纹、黑彩宽带纹、圆点纹等,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石器有斧、刀、锛等。这时人类社会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
考古学者在5万平方米的仰韶时期的村落里获得:圆型半地穴式的房址、储藏食物的窖穴、烧制陶器的陶窖;外表绘有精美的黑色三角形图案和鱼形花纹的陶器;还有石斧、石锛、石刀、陶刀、弹丸、纺线轮、敲砸器、陶锉等生产工具,以及石头和动物骨骼制成的箭头;及骨笄、牙饰、陶环等装饰品。同时发掘出5座墓葬,其中有双人同性合葬墓、多人二次合葬墓、还有用陶瓮盖石块作为葬具的小孩瓮棺墓。发现说明,此期山西古人类已进入农业、狩猎、纺织为一体的生活,也有了装饰自己的爱美观念。墓葬还说明,此时的人类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存在于氏族之内的经济单位是若干分离的母系家庭。考古专家认为,在仰韵文化不同类型中,东庄村类型已超越了半坡类型,正向庙底沟类型过渡。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意义
东庄村仰韶文化遗存处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过渡的中间环节,它对于正确理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的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迄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保护
2013年5月,东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