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崖遗址


李崖遗址坐落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北侧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交汇处,是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遗址。



李崖遗址面积100万平方米。2009年至2011年,前期秦文明联合考古队先后进行三次考古开掘,发现有白土崖古城、土坑墓、灰坑等遗存,出土陶片、鬲、瓮、盆等文物。



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李崖遗址



出土地址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馆藏地址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所属时代

新石器时代、商、周、汉



面积

100万平方米以上



海拔

1370~1450米





行政区

白土崖村、李崖村、仪坊村



批次

第七批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



同意单位

国务院



同意时刻

2013年



编号

7-0468-1-468



目录

1历史沿革

2文物遗存

3遗址维护

4遗址相关

折叠修改本段历史沿革

2010年度同意开掘面积2000平方米,开掘时刻为2010年7月中~10月底。



2009年至2011年,前期秦文明联合考古队在这一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开掘。



10余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的发现是李崖遗址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其间,墓葬考古中专家发现,这批墓葬为东西向,直肢葬,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高等贵族墓葬风俗共同,部分陶器具有显着的商式风格。



折叠修改本段文物遗存

李崖遗址坐落县城西北牛头河与樊河的交汇处,西临滴水崖沟,北依邽山,台地发育杰出,契合城邑的自然条件,面积100万平方米,文明层深厚,遗存非常丰厚。山顶古城塬残存城墙长50余米,高1米至2米,地表收集到大量西周、汉魏时代的陶片,器形有鬲、瓮、盆等。东、南侧所在区域适当一部分为居民区,从断崖处看,遗存更为丰厚,地形更开阔,惜已占用,无法考察。只能从遗址北侧着手勘探开掘。北侧满是农业耕耘区,地表有大量陶片,包含史前、商周、汉魏等时期的,断崖处有大量盗洞及灰坑。



李崖遗址二级台地西南部有一座地上可见残段城墙的古城,被称之为白土崖古城,属县级文物维护单位。为搞清楚该古城的时代及性质,遂首先钻探和开掘该古城遗址。



古城坐落二级台地西南部的白土崖村,约有一半面积被村庄所压。开掘点选在村东北约100米处的农田中,开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开掘前在二级台地村东北约200米处,选取国家地下光缆通讯设置的地上永久水泥桩为遗址中心坐标点,用全站仪将整个遗址划分为四大象限,以顺时针方向分别记为Ⅰ、Ⅱ、Ⅲ、Ⅳ象限,每一象限内又以400米×400米划分为大区,整个遗址按照5米×5米一致进行探方编号。



2010年通过查询、钻探和开掘,确定了白土崖古城城墙的时代及走向,其间在城内开掘了北魏时期一段长约30米、宽约1.5米的夯土墙基和一座方形建筑,以及北魏以降至隋唐时期的灰坑数十个(A、B开掘点)。在对地上残存城墙进行查询、测绘的基础上,对东北段城墙中部地下城墙进行了解剖开掘(C开掘点),确定了该城始建于北魏。结合文献记载,该城应为北魏时期的清水郡城。



白土崖古城城内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遗迹单位,但在东北段城墙外约100米处天平铁路经过的梯地断崖边清理了一座西周时期的残半灰坑(D开掘点),在东南段城墙外约20米处清理了一座西汉土坑墓(E开掘点)。二级台地上白土崖古城内外钻探面积约20万平方米,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重要遗迹单位,遂将钻探要点移至一级台地中部进行。因玉米未收割,钻探只能找空地进行,钻探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现十多座土坑竖穴墓及数十座灰坑,随后开探方5个,开掘了四座墓和20余座灰坑(F、G开掘点)。



四座墓均为土坑竖穴,有棺有椁或有棺无椁。墓葬为东西方向(西偏北),头向西,M5、M7、M8仰身直肢葬,M6仰身下肢微屈。四墓均带腰坑、坑内殉狗。M8无随葬品,其余三墓陶器组合为鬲、簋、盆、罐,时代均为西周时期,部分陶器具有显着的商式风格。



遗址背山面河,地形较为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370~1450米。大体以清水县至张川县旧公路及天平铁路为界,其东南部为一级台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西北部为二级台地,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



折叠修改本段遗址维护

国务院核定发布了第七批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合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合计47处),清水县李崖遗址名列其间。



折叠修改本段遗址相关

悠悠华夏文明,历经多民族的磕碰交融发明,在不断的质的腾跃变化中得以构成。



春秋战国,群雄逐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赵政一统全国,树立煌煌大秦帝国,战国时代随之落幕。



坐落西北的小秦吞并其他各国而统治全国,发明了大秦,以如此方法将巨大国家改朝换代的事情究竟前所未有,我们称之为帝国。



《史记·秦本纪》记载了秦帝国的前生:西周时,伯益(嬴姓)后人非子(赵氏鼻祖造父之侄孙)在犬丘养马,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故封非子为附庸,邑于秦谷。这意思是说,秦国第一任国君非子的封邑大约方位就在今天水一代,"犬丘"可能在今礼县圆顶山(赵坪)遗址或其附近。这样一来,《史记》中毫无温度的方块字就变成了甘肃现今一个个活生生的地名。



2014年末,"秦与戎:秦文明与西戎文明十年考古效果展"在北京展出,这是甘肃省考古界参与的前期秦文明考古查询项目的一次阶段性效果展示和野外考古工作总结。效果展以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为头绪,勾勒了秦族、秦诸侯国、秦王国、秦帝国的发展线路图。即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秦人留在甘肃的历史暗码"系列报道,前期秦文明联合考古队2004年-2014年10年间在甘肃境内的考古发现,不仅梳理出秦人在甘肃的活动脚印,更解开了许多笼罩在先秦历史上的疑团,复原了这一段真实的历史。


上一篇:八里城遗址
下一篇:羑里城遗址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