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遗址


坐落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抛弃于明末。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散关遗址





地理位置

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



目录

1概述

2前史

折叠修改本段概述

大散关是关中通住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收支关中之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前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屡次。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旅游之地。[1]



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




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关于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亦最大:"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班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折叠修改本段前史

公元1172年,陆游时年48岁,在南郑王炎处任幕僚参军,曾屡次亲临宋时抗金前线大散关,便有了"散关嵯峨下临贼"的军中生活。后来,由于王炎调回临安,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四散。北征也又一次化成空想。



上诗《书愤》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土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重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爱情。年迈的陆游退居故土山阴(今浙江绍兴),在他行将走完人生的结尾时,将自己的经历和感触凝成了"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气势磅礴的千古佳句。



■秦岭分隔了气候,也分隔了习性 大散关坐落秦岭深处。秦岭深处还有多少这样的人文地理名胜,恐怕一时也难以说清。无妨让我们站在秦岭上,把目光投向岭南岭北,看看秦岭这一天然屏障两边是怎样各异的风景和风俗。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岭。岭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岭北较为枯燥,大陆性气候明显。其实秦岭分隔的不光是气候,还有文明。



汉中人生活习惯像四川,爱吃大米和麻辣味,说话语速快。汉中女子也不同于关中的女子。关中女人少胭脂,蜀中女子好施黛。 虽说八百里秦川,但只属宝鸡的秦岭最有名。从宝鸡往南,蜿蜒的秦岭山路,相传是古代帝王、达官贵人旅游太白山的首要通道,这也成了宝鸡通往四川的必经之路。沿路而上,在山顶,可以看见秦岭界碑。目前矗立在此最早的碑是民国时期所立。



以此界碑为线,通过山上植物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秦岭气候带的特色。以秦岭为界,我国大地上的水也分了流向。岭南水往南走,叫嘉陵江。岭北水往北流,叫清姜河,流出10多公里后最终汇入渭河。 历代兵家争得秦岭便好像赢了大半个我国。



从西汉到南宋,历时历代,演出了一幕幕的悲凉战歌。汉高祖刘邦由秦岭古道入关,便得汉家天下。可惜的是,蜀汉诸葛亮数次伐魏,但由于诸多的战事原因,未能如愿取得长安。 站在秦岭的界碑处,垂头向下看,川陕公路呈"几"字型。在秦岭深处,史载这里是宋时名将吴玠、吴璘抗击金兵的战场---和尚塬古战场,那一场恶战,吴氏兄弟仅率数千宋军便打败金兵十万之众。 尽管马鸣声、战鼓声、厮杀声远去了,但勇士们留下的英名和以少胜多的辉煌,成了人们传诵的美谈。


下一篇:十字寺遗址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