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遗址

厦门城遗址 

厦门城遗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新华路43号东侧,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称厦门所城。

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政府为了加强海防,防倭寇侵扰令夏侯周得兴在东南沿海筑建所城。清朝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在明代古城内成立水师提督衙门(厦门市公安局附近)。康熙二十四年,旧的城墙被拆除重新扩建,城墙周围长约2000米。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第二次重修,进行扩建。厦门城遗址是厦门城遗留的重要遗迹,也是厦门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截止2003年考古发现的只有约120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厦门城遗址

地理位置
厦门市思明区新华路43号东侧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古榕和古墙

城的周长
1450米

属性
遗址公园

目录
1历史沿革
2历史遗迹
3历史意义
4遗址修复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厦门城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厦门城原周长1360米、高6米,基广约2.9米,设4个城门、22个窝


铺。城门4座依次为东"启明"门、西"怀音"门、南"洽德"门、北"潢枢"门。移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官兵驻军1240名戍防,厦门至此有"中左所"之称,属福建都指挥使司。与金门所城、高浦所城、以及永宁卫城、镇海卫城互为犄角,巩固了海防。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增高为2.2丈(7米),四城还增设月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加筑敌楼四座。

清康熙20年(1681年),清军在与南朝郑氏政权的对抗中将城摧毁,至康熙22年(1683年)收复台湾后开始由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重修重建,并将城墙周长扩至1920米,城墙增高至9.6米。康熙24年,旧的城墙被拆除重新扩建,城墙周围长约2000米。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第二次重修,进行扩建。

鸦片战争时,英军攻占厦门城,城垣遂逐渐废。到20世纪初,其城墙仍依旧完好,内外城仍轮廓分明。直到1919年,由林尔嘉任会长的厦门市政会倡议开辟马路,方便交通,厦门古城墙及附属设施大部分被陆续拆除。厦门城仅存北面城墙一段,总长约80米,西北至东南走向,墙残高2-7米,呈斜坡状,顶宽3.5-6米。墙体两侧以花岗岩条石干砌而成,中部以三合土填筑。条石长1.4米,宽0.28米,高0.3米,以横、纵相间的形式排列。

1961年厦门城遗址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厦门市人民委员会重新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在厦门建城600年之际,市政府拨款15万元对古城墙进行维修,修复城墙64米,复建城垛28个,清理环境,立碑建亭,铺造通路,并召开了"纪念厦门建城600周年大会";

2003年8月,市文化局召开发布会,表示将在这段明古城墙基础上建一个城址博物馆;

2004年8月4日,厦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会上决定厦门城遗址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5月厦门城遗址被列入第六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厦门城岩壁上,有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题写了"山环水活"四个大字,山环,指的是古城东面有玉屏山,北面有万石岩,西面有狐尾山;而水活,则是向南面对着大海,时而碧波万顷,时而惊涛拍岸。

在厦门城遗址,有两处甘国宝的题字刻石,相距约10米。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甘国宝任福建全省水师提督时驻节厦门提字:

一为"瞻云"二字,隶书横刻,字径0.5米;右侧直题"乾隆辛巳荔月";左下方直书"甘国宝题",均楷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任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厦门城"内建提督署,署中有澄心堂、足观堂、八风亭、方池、怪石诸胜。瞻云两字意即此地居高可以瞻望风云变幻。一说乃借《史记》称赞帝舜"其仁如天,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之典,寓歌颂"康乾盛世"之义。

一为"曼倩偷"三字,刻在一块状似仙桃的岩石上,字径0.4米;左侧署"和庵",行书。曼倩偷这个碑刻引用了东方朔偷桃的典故。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善辞赋,《答客难》为代表作。后代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并将他编写成仙人。神话中是太白金星的化身,王母娘娘的蟠桃三千年一结果,东方朔就曾偷了三次。

城墙最高点有宽阔平台1处,面积约100平方米,此为厦门城最高处,台面上的高炮掩体设施为厦门解放初期驻军所筑造,用于架设高射炮,防备国民党军的飞机来轰炸。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厦门古城一段隐于闹市区,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
厦门城遗址
厦门城遗址
虽然在过去9年多的时间里,多次被有关部门提起保护,至今却仍是"被遗忘"。

2012年01月09日厦门两会,台盟厦门市委员会就这段位于厦门市公安局附近出米巷的古城墙,提出提案《关于在拟建的厦门古城公园内增加海防历史及名人纪念主题的建议》。

历史背景:古城墙已600多岁

资料显示,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当时是为了防倭寇侵扰而建。清朝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在明代古城内成立水师提督衙门(现厦门市公安局附近)。康熙二十四年,原来的城墙被拆除重新扩建,城墙周围长约2000米。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再次重修。今所看到的古城墙,实际上是经过施琅将军扩建后的。

保护古城墙迫在眉睫

"如今古城墙依旧在哭泣!缺乏规划、年久失修、古城墙边停满汽车,整个景观不协调也就罢了,关键是古城墙日复一日地受到破坏!破坏!"昵称为"不再倒走的狼"的网友在微博上给两会提建议,修建保护古城墙迫在眉睫。"不再倒走的狼"还说,古城墙1961年、1983年两次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市政府拨款缮残补缺,修复城墙64米。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03年8月,厦门市文化局召开发布会,表示将在这段明古城墙基础上建一个城址博物馆。遗憾的是,9年过去了,博物馆未见踪影。

对于网友的呼吁,家在古城墙附近的郑先生表示赞同,"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就连仅剩的70多米城墙,都要消失了"。

建成厦门古城墙公园

台盟厦门市委员会的提案认为,这段古城墙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它是厦门历史上最具时代特征的军事设施和海防设施,也是厦门代表性建筑和历史建筑。鉴于厦门这段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应尽快建设成古城墙公园,并在公园中增加厦门海防历史和名人的主题内容,让人们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厦门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海防历史。

公园规划已通过评审

"古城墙公园建设的项目策划已经通过评审,计划通过拆建、打通,与中山路、中山公园连成步行系统。"厦门市规划局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70多米长的明代古城墙,将被打造成岛内惟一的"古城公园",并在公园中央规划一个休闲广场和一个博物馆。

按照有关古城墙保护的规划方案,将控制古城范围内的高层建筑。

■相关提案

仿香港太平山顶开发狐尾山夜游

民盟厦门市委员会建议:将狐尾山顶打造成"厦门的太平山顶"。太平山顶鸟瞰壮丽海港,是香港主要的夜游景点之一;而站在厦门的狐尾山顶,可远眺鼓浪屿、鹭江道等,可俯瞰东渡港区、海沧大桥等,可以欣赏飞机起降、巨轮远航、汽车飞驰,堪与香港太平山顶相媲美,却缺乏旅游的整体规划、推动,开发与包装的力度不足。建议重新规划狐尾山的旅游发展,使之成为厦门休闲夜游的又一胜景;同时,做好狐尾山夜游的系列配套工作。

建议在曾山设地质公园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提案建议:曾山是厦门岛内惟一保存完好的"原生态"花岗岩地貌,保存着典型的海岛岩石山的植物群落,是一处地质上具有特色、景观优美且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迹。建议在曾山建立地质公园,而曾山脚下的一栋闲置大楼,则可改造为地质博物馆,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厦门岛的形成过程。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修复
2003年8月31日下午,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根据市里指示,邀请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规划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对厦门城遗址公园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折叠修复意义
1、修复和保护厦门城遗址是厦门人民的共同心愿,特别2004年建城610周年更是意义重大;

2、由于老城区的改建,居民住宅周围的绿地越来越少了,他们渴望拥有走动、休息的去处;

3、遗址本身具备很好的条件,这里已有了十几棵古榕,无需另外栽种。

折叠修复建议
1、把古城遗址周边的资料调查清楚,明确公园所能界定的范围;

2、该拆迁的房屋应进行拆迁,将工作做足,意义挖掘到位;

3、修旧如旧也是大家达成的一致共识,古城墙遗址不应有太多的人工痕迹,不宜过多地修复,以维持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

4、假如需要建造纪念室、博物馆,则可以选择周边的地区。

折叠修复规划
2011年10月"古城墙公园建设的项目策划通过评审,计划保留参天古榕和摩崖石刻,打通"任督六脉"--东临公园西路,与陈化成祠相连;西至市公安局;北连幸福路,扩至歌仔戏剧团和人民体育场;东接中山公园,与中山路连成步行系统。"古城墙将扩大成总面积1.8公顷的"遗址公园",打造成岛内惟一的"古城公园",并在公园中央规划一个休闲广场和一个博物馆。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