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建成开放,迎来4个新“住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22/03/01
沪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建成开放,迎来4个新“住客”
这4头麋鹿是1公3母的搭配,于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分两批从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来到上海,先在上海动物园寄养了一段时间,后迁移至崇明新村乡。
初来乍到,麋鹿们对林地还有些陌生,一开始东张西望。在确定安全之后,迈开步子,向林地里走去。4个小伙伴汇合在一起,去探索它们的新家。
4头麋鹿取名“香香”“业业”“美美”“乐乐”,名字来源于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的建设目标:稻香、业兴、村美、民乐。
整个项目占地300多亩,被划分为麋鹿栖息区、麋田(轮牧)区、隔离区、水源涵养区和科普宣教区5大功能区。
麋鹿栖息区除了有麋鹿喜爱的泥潭环境、生态湿地景观、芦苇滩等,在满足麋鹿栖息环境的同时,还营造了具有自然野趣的沼泽湿地景观,并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水源涵养区是一片水上森林,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水中有丰富的底栖动物。
麋田(轮牧)区用来种植水稻和牧草,水稻禾苗或收割后的秸秆可以作为麋鹿的料草来源。每年春夏插秧之前,麋鹿都可以在水稻田里撒欢。(文献资料显示:原始稻田就是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的,因为那些麋鹿吃剩的叶子草根等都被麋鹿踩踏在泥里了,水和土一片粘糊,民间称之为麋田。因此有种说法,麋鹿的 “麋”字是“鹿”下加“米”字。)
相关知识链接
丨 引入麋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原上海自然博物馆麋鹿研究专家曹克清考证,野生麋鹿的最后绝灭地区较多可能是在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部的滨海地带或沿海岛屿。
上海重引入麋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迁地保护,建立异地种群,是保护、扩大麋鹿种群和增加麋鹿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种源地,如江苏大丰,因种群增长而导致的栖息地、食源、种群密度、疾病等问题。
●麋鹿保护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长期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重引入使麋鹿逐渐服习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成功放归大自然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新村乡地处崇明西北端,世代以水稻种植为主要产业。近年来,新村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在“生态”上下功夫,把优质水稻种植作为主导产业。麋鹿种群重引入新村乡,不仅在生境条件方面契合,也使得麋鹿文化和稻米文化相得益彰,体现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丨 麋鹿的小知识
麋鹿的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隶属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属。
麇鹿起源于中国中东部的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或沼泽,距今200-300万年,与人类出现的时间相当。种群数量最大时在琼、粤、湘、浙、沪、苏等多个省市都有分布。后由于栖息地丧失与捕猎增加,麋鹿数量锐减直至野外种群消失,清朝时中国境内最后一群麋鹿放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1900年,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 一部分被运往欧洲各地。至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1898年后,饲养在欧洲各国动物园中的18只麋鹿被悉数买下, 放养在英国乌邦寺庄园内。1985-1986年,中、英两国合作进行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共重引入麋鹿77头,麋鹿正式回到故土。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麋鹿数量已超过8000只,野生麋鹿数量总计达2855只。
上一篇:台山农田,高标准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