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灵之家》| 和牧民一起寻找野生动物

《草原,生灵之家》| 和牧民一起寻找野生动物
 
 
喜爱自然类纪录片的观众,都十分熟悉非洲大草原,尤其是大群牛羚迁徙的壮观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世界上每个大陆的大草原,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和代表性物种。而在欧亚大草原,这样的动物群落就是黄羊。
 
黄羊,又叫蒙原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数量曾经很庞大,作为重要的肉食和皮毛来源,在困难时期,人们靠猎捕黄羊为食,1960年内蒙古全区年收入黄羊皮 500 万张。近代,内蒙古草原上还有近千万头黄羊,如今的数量只有当年百分之一。
 
“我们的纪录片里,一定要拍黄羊”,本片的总策划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教授这样说。《草原,生灵之家》的主题是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要多,也必须有草原代表性,所以黄羊不可或缺。为此,他特地邀请好友,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毕俊怀教授来联袂担任本片的科学顾问。原来,20多年前,毕教授和王馆长是一起在中蒙边境野外科考,出生入死的“小伙伴”。
 
 
 
摄制组扛设备上山
 
“黄羊难拍啊。”毕教授这样介绍黄羊:奔跑速度极快,而且机警胆小,很难接近。生活在最偏僻的边境地带,人员和车辆难以接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摄制组的后勤补给和设备充电也成问题。总之困难一大堆。
 
野生动物纪录片拍摄中,这些困难却是家常便饭。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依靠王馆长和毕教授当年野外考察的老办法,住进当地牧民的家里。
 
牧民家的生活
 
在毕教授的亲自带领下,摄制组前往锡林郭勒的边境地区。出发前,我们在城里买了很多菜,蔬菜挑选耐放的洋葱、土豆和包菜,还有猪肉、鸡蛋、牛奶。住进当地牧民老乡家,进出不便,为了节约时间和汽油,要带足补给。
 
对于拍摄野生动物来说,《草原,生灵之家》的摄制组不算小。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拿到素材,RED8k摄影机配50-1000mm变焦镜头的主摄就配了两套,再加上航拍、摄助、司机和顾问,一共有8人。而牧民家毕竟不是旅馆,接待能力有限,只能分住两家。一家主人是巴特尔大哥(我们管他叫“阿哈”,蒙语“大哥”的意思),另一家是他的邻居敖登格日勒大哥。说是邻居,其实两家房子隔着五公里。
 
 
 
摄制组与巴特尔、敖登格日勒两家人合影
 
巴特尔家的牧场一万五千亩,敖登家则有三万亩。整片牧场里只有自住的这么一栋房子。白天我在巴特尔大哥家活动,晚上就住到敖登大哥家。他们两家关系很好,我们从外面进出牧场,巴特尔一直关照要关上门,以免牛羊乱跑,但是他们两家牧场之间的围栏门从来不关。
 
两位大哥都性格豪爽,十分好客。住在牧民家,不仅解决了食宿,还有设备充电、素材备份问题,牧民家里都通无线网络,能和外界保持联系。五月末,气温还会降到很低,中午很热有20多度,晚上则降到零度,昼夜温差很大。所以唯一的困扰,是早晚间外出在野外“上厕所”,太冷了。你说冷吧,居然还有蛇,夜里出门,大铁门外差点踩在一条蝮蛇身上。还好手电及时照着了它。
 
 
 
行走草原
 
早晨起来,跟着敖登阿哈一起用早餐。牧民的早餐很简单,就是一碗奶茶,泡些奶片、炒米,或油炸馃子。他们说这些东西营养丰富,吃一顿能一天不吃东西。我们白天外出拍摄,午饭带干粮。晚上就会在牧民家吃晚饭。
 
巴特尔的爱人是公务员,平时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旗里上班,难得回家,大女儿出嫁,小女儿也在旗里读书。所以牧场的家里经常只有他一个人,除了照顾牛羊,还要修理交通工具。于是,他请了一个羊倌来帮他放羊,腾出手来,给我们做饭——煎油饼、焖面、炒饭,还有干牛肉汤,味道真很好。真是好能干的好男人。
 
敖登大哥则比较潇洒,家里有妻子操持家务,小儿子刚宝力德照顾牛羊马匹,他经常开着越野车就外出了。有一天,儿子和妻子去了旗里,家里只剩老哥一个。不会做饭的敖登大哥就干瞪眼了。于是我们摄制组自己动手,毕老师、司机小苏和我一人炒了个菜,请敖登大哥吃了一顿饭。
 
拍摄的难题
 
解决了后勤,我们开车去四周草原上寻找黄羊,寻找拍摄方案。
 
毕老对黄羊赞不绝口,黄羊是一种好胜心强,对自己速度很有信心的动物。当发现有汽车尾随时,它不是向远处逃离,而是和车齐头并进,然后伺机斜向加速,从车头掠过超车,以炫耀自己的速度。当然,过去捕猎黄羊,也利用了这点,不用开枪,紧追黄羊直至它力竭而死。
 
 
 
拍摄小动物
 
“黄羊!”,司机小苏和毕教授同时喊,可我却总没看着。后来发现,是我低估了黄羊的机警和速度。在他们提示下,把视线聚焦点放到更远处,终于在草原的尽头看到一群迅疾飞驰的动物。没想到那么远,依然能感受到移动速度。像一道“黄色的闪电”。
 
黄羊是看到了,但是永远是在飞速逃跑中。怎么才能拍到它呢。对付这种动物,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事先隐蔽在它们的必经之处,耐心等它们接近。另一种是,主动出击,悄悄接近。毕教授说黄羊行踪不定,没有什么必经之地,只能想办法主动接近了,面对机警的黄羊怎么实施拍摄呢?暂时没有办法。
 
但是我们不会浪费时间。在一路考察黄羊的同时,另一路也在寻找其他拍摄线索,摄影张明老师,是经验丰富的鸟类观察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他在一棵树上找到一个位置很不错的猎隼巢——一对猎隼在喂养四只小猎隼。我决定,先拍摄猎隼捕猎和养育雏鸟的故事。
 
 
 
大鵟喂食
 
谁知,在拍摄时,另一位摄影师张小米又报告说,猎隼巢下发现有麻雀打了一个洞。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因为猎隼也会捕食麻雀,隐蔽相机明明还拍摄到小猎隼在吞食一只类似麻雀的小鸟,这两种动物怎么可能成为楼上楼下的邻居呢?打开素材一看,真是如此——一旦成年猎隼离巢外出打猎,就有两只麻雀在巢下的小洞里进进出出。天敌和猎物,共用一个鸟巢,这是一个好故事,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很快,拍摄黄羊的方案也有了,敖登大哥说,让他儿子刚宝力德来帮忙。
 
迂回拍摄
 
敖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儿媳妇在旗里。刚宝力德是小儿子,是个能干的小伙子,每天清早就看见骑着摩托车,上山放马照,还经常到巴特尔家帮忙修理汽车。
 
他看上去很羞涩,也许是普通话不太流利,不爱说话。但是,听我们说了拍摄的方案,他点了点头,伸出大拇指,立刻带我们去草原寻找黄羊的踪迹。
 
我们的计划是:草原看似平坦,其实有很多连绵起伏小山包。在锁定黄羊的大概位置之后,绕着羊群走,寻找可以掩护的(同时又处逆风)的山坡,利用地形的遮挡,在不惊动的情况下接近黄羊。
 
 
 
坐拖拉机
 
这就需要熟悉地形的人,不然,我们自己开车,绕几圈就迷路了。而一直在周边放马的刚宝力德无疑是向导的最佳人选。
 
车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荡,黄羊不知道在何处躲藏。忽然,刚宝力德说他找到黄羊了。在哪?其实我没看到,但是刚宝力德很肯定。我们的越野车在他的指引下,开始围着那群黄羊绕圈,寻找合适的隐蔽地形。到了一处山坡下,刚宝力德示意停车,熄火。然后用手势告诉我们,翻过山坡前面就有黄羊。是吗?
 
我弯腰几乎匍匐向前,像电影里侦查敌情的侦察兵一样,悄悄地猫上山坡顶部。果然,一群黄羊,数一数,有30多头,有的在吃草,有的趴着休息,十分自在。
 
所有人弯着腰,扛上摄影器材,慢慢接近。到摄影机刚刚露头能看见黄羊的位置,距离不过几百米,这时1000mm的长焦镜头有了用武之地。一边拍摄,一边利用地形,缓慢接近,最近时,只有100多米。终于,成功拍摄到了黄羊的素材。
 
 
 
拍到黄羊后,刚宝力德和摄制组合影
 
我们在两位大哥的牧场里住了一个多星期,除了猎隼、黄羊,还拍到了盘羊、黄鼠、跳鼠和各种小动物。收获非常丰富。
 
拍摄结束的那天,真有些依依不舍。知道我们要走,两位大哥悄悄地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敖登大哥家煮了锅茶,奶茶里泡上了风干牛肉,这是牧民家的精华,干牛肉很香。在敖登大哥家吃过早餐,到巴特尔家集合。巴特尔大哥做了手把小牛肉和牛肉粥,早上就吃手把肉,显然是特意准备,新鲜的小牛肉,真是鲜美。两家人坐在炕上看着我们吃。最后,敖登大哥开车送我们,一直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大路上,导航app能开始工作,才和我们挥手道别。
 
整个《草原,生灵之家》的拍摄就像是一次“寻宝”之旅。在告别了锡林郭勒草原,我们又去兴安盟拍摄大鸨求偶,巴彦淖尔的荒漠追踪蒙古野驴,呼伦贝尔大草原探访狼的身影。每一次拍摄,都会得到当地各族朋友的帮忙。正是有他们和我们一起工作,才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用摄影机镜头记录了大大小小不下30种动物,展现了草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