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遗址

碉楼遗址,除西藏境内保存有碉楼建筑外,四川西部高原的广大藏族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如阿坝地区的马尔康、黑水、大小金川、汶川等地;甘孜地区的康定、丹巴至岷江上游一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碉楼遗址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年


门票价格


中国
碉楼遗址是保存较好的碉楼遗址



目录
1介绍
2分布
3碉楼介绍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碉楼遗址

西藏碉楼遗址共有数十处,均于13~15世纪建造,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性

质。山南地区隆子县为保存西藏碉楼遗址数量最多的地区,主要有格西村碉楼遗址、曲吉扎巴碉楼遗址、列麦第四村碉楼等。碉楼建筑最密集的区域是山南地区洛扎县与措美县交界的边巴乡境内,加查县的诺米村碉楼遗址为西藏保存最完好的早期碉楼建筑遗址,乃东县射穷村碉楼遗址亦是保存较好的碉楼遗址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
除西藏境内保存有碉楼建筑外,四川西部高原的广大藏族地区(以及广东开平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如阿坝地区的马尔康、黑水、大小金川、汶川等地;甘孜地区的康定、丹巴至岷江上游一带。

西藏境内的碉楼遗址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的林芝、山南、日喀则等。措美县境内是高碉建筑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境内高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用石块砌建,另一类是土夯筑成。主要分布于措美镇玉美村、小扎扎、乃西乡乃西村、路美村、下藏村、当巴村、达玛村、古堆乡扎西松多村西麦组等地。

折叠编辑本段碉楼介绍
折叠格西村碉楼
位于隆子县三安曲林乡格西村以西约4千米处的公路北侧。碉楼基本保持原有的形制气势,墙体为石砌,残留四层,墙体残高约9米,各层之间残留有木梁痕迹。东面为两层门,宽1米,下层高3.5米,上层高6米。墙体厚约1.6米,四面射孔呈上下交错状,孔为梯形,高0.8米,下宽0.5米,上宽0.4米。

折叠曲吉扎巴碉楼
位于隆子县境内,与仲噶尔曲地寺相距约200米。遗址的石筑墙体保存较好,厚约1米,残高约35米。遗址现存7层,层高4~5米。各层均有采光亮窗和射孔、了望孔。碉楼遗址平面结构为长方形,各层之间原横设木梁、木枋等,上置楼板,现均已损毁,仅余构件残部及柱洞。

折叠列麦第四村碉楼
位于隆子县境内,与其南侧山脊上的羊孜颇章遗址隔河相对。碉楼墙体用片石砌成,顶部多已塌毁,现存高度约15米。顶檐部周饰边玛草,檐角有圆木雕狮一对。碉楼共七层,各楼层之间原为木梁构筑,上置木枋,再铺设木制楼板,各层皆有木楼梯上下通达。现仅存梁、枋残段及柱孔,余皆不存。最上三层辟有采光窗、射孔及了望孔。

折叠邱多江碉楼群
位于曲松县邱多江乡西南者陇村。在邱多江河的西岸高台地上,由南向北分布三座碉楼,具有可相互联络、掩护的特点,以西、南方向为主要的防御方向。位于者陇村内及其东北方向的碉楼均为石砌墙体,其中一座为五层,高13米,平面呈狭长方形,南壁上有凸出墙面的石脚蹬,碉楼东、西两侧墙体上分别辟有射孔及了望孔。另一座由主楼及附楼组成,高12米,主楼四层,门辟于东面,楼内平面为长方形,向上逐渐窄小,壁上有石脚蹬,碉楼东、南、西三面设有射孔及了望孔。附楼紧邻主楼北墙,仅存西、北两壁墙体,平面呈"L"形,残高5~8米,西墙长2.7米,有上、下两个长方形射孔。北墙已坍塌,残长5米,无射孔遗迹。另一处为城堡式碉楼群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4米,东西宽40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建筑群四角建有角楼,中央设有中心碉楼,现除东墙外,其余三面保存较好。建筑群内各角楼及墙面碉楼的四面墙体上均有射孔及了望孔,形制大小不一。碉楼群内部设有数道纵横相连的护墙及生活用房遗迹,其墙体皆为石砌,护墙上多辟有射孔,房屋残墙上也有壁龛等设施。

马关现遗存的石丫口和龙半坡两

折叠马关碉楼
座碉楼,是中法战争结束,1896年中法勘定中越边界后,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修建,并没汛驻兵把守。石丫口碉楼和龙半坡碉楼分别建在马关县城东南石丫口和龙半坡两山之上,两座碉楼相距1000米,都离县城3公里。

两座碉楼外形基本相同、呈四方形,各占地50.16平方米,墙厚1.34米,高5.6米,长10.34米,宽8.2米、楼分两层,顶部及楼板已毁,墙壁四周设38个瞭望射击孔。西面设门一道,门高2.2米,宽1.68米。

历史上马关一直是中国边关要塞。这两座碉楼曾在抗敌保边中起过重要作用。1985年5月,文山州人民政府已将这两座碉楼列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