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定窑遗址

曲阳定窑遗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定窑遗址是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和重要见证,定窑遗址的开放,有助于人们对陶瓷历史发展的了解。在五大名窑中,唯定瓷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附以剔花、堆花、贴花各得其趣,设计开唐宋陶瓷形制之先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曲阳定窑遗址

外文名称
未知


位置
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和重要见证

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1遗址概述
2历史发展
3定瓷鉴定
4北方定瓷毁灭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概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
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址。因曲阳宋代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中国的制瓷业到了宋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

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各以其无比的艺术魅力,为我国瓷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定窑遗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东西长达10公里,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

折叠地理位置
定窑遗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东西长达10公里,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

折叠当代遗址保护
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

1951年和1957年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等两次调查。

6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北镇村东试掘。1985~198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镇村、涧磁岭、野北村、燕川村等地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发现大量窑炉和作坊遗迹,出土遗物标本万余件,残片约37万片。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折叠晚唐和五代时

晚唐和五代时定窑烧制的瓷器,还显粗糙简单,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其他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温色釉。定窑的白瓷,胎薄质细,釉色洁白,造型优美,以刻花、画花、印花等加以装饰,艺术水平很高,社会影响很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知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瓷的绚丽多彩。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瓷的代表作之一。

折叠北宋
宋代定瓷盘
宋代定瓷盘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体。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折叠金、元时
宋代定瓷狮子
宋代定瓷狮子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但在金、元时仍继续生产。定窑的制瓷技术,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定瓷鉴定
定瓷鉴赏
定瓷鉴赏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定)、

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

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

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折叠北定鉴赏
北定鉴赏
北定鉴赏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曲阳,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北定一般具有以下的特征: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底足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主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足面(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总是显得不够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十分奇怪,但在鉴定中却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鉴定之关键。

另外,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现象,但无论大小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几乎无钩手。

4、变形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若是完整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发现这一特点。

就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现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实现,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迹。现在只有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完全出于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造者足够的重视,仍可作为鉴定的一个标准。

折叠南定鉴赏
南定鉴赏
南定鉴赏
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粉定一般有一下特点:

1、釉色白而滋润

元代的景德镇窑,由仿定而创烧了这种粉定,特点是釉色白而滋润。可以说这一类定瓷已经不是传统上的定词了。

2、白瓷铭文

绍兴八年和议成,始正式定都临安(杭州),南宋和女真以淮水为界,南北处于分割对峙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宫廷的瓷器来源极不稳定,定窑等窑场又处于金人管辖区,由此定窑瓷器从来源途径上和北宋时期相比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由于失去从窑场直接获取定窑瓷器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烧窑前刻制铭文的可能,这是后刻铭文形成的前提和主要原因。正如汪庆正先生早年指出的:"我们是否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北宋时期,宫廷指令各瓷窑烧造贡瓷,在窑场就刻上使用宫殿的名称。南渡后,南宋朝廷当然不可能得到北方瓷窑的贡品,只能通过贸易获得所需要的宫廷用器,其宫殿名称当然也只能在器物到了南方后再加刻了。"此时的定词多加有铭文 。

3、印花纹饰

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4、印花题材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折叠编辑本段北方定瓷毁灭
折叠女真族破坏
定窑考古遗址
定窑考古遗址
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八年(1138年),是定窑白瓷后刻铭文产生和形成时期。此间女真族割据北方,窑场大多遭受严重破坏,窑工大量南逃,瓷器生产处于低谷(包括定窑)。

折叠景德镇兴起
绍兴八年(1138年)至嘉泰四年(1204年),南宋经济已相当繁荣,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官窑生产已据规模,景德镇仿定窑产品已趋完美,龙泉已能生产高质量的粉青、梅子青釉青瓷,朝廷可随时到官窑和南方诸窑烧制自己所需的产品,南定兴起 。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