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窑遗址

瓷窑遗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瓷窑遗址是指中国瓷窑的遗址。包括磁州窑、当阳峪窑、龙泉窑、哥窑、鹤壁窑、耀州窑、建窑、钧窑、汝窑等。其中,邢窑属于唐代,瓷窑遗址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邢窑
瓷窑遗址
出土地点
河北


所属年代
唐代

释义
指中国瓷窑的遗址

目录
1宋金元时期之瓷窑
2隋唐五代时期之瓷窑
3明清时期之瓷窑
折叠编辑本段宋金元时期之瓷窑
折叠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陶瓷窑系,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彭城和磁县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这些地区宋代属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间特色的瓷窑。

磁州窑的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尤以白釉最为出名.在装饰上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其中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其纹饰多以枝叶并茂的折枝花和生动多姿的鱼间窑以独特的创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方式,开创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并创造一系列的装饰纹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础上,又创造了在已烧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烧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绘宋"红绿彩"。单以上两项技术成果与艺术成就,已确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赋予创造性的磁州窑匠,在宋、金、元时代共创造了三十多种装饰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划"、"铁锈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纹刻划"等等。简直可以说集陶瓷装饰方法之大成,影响着后世。特别是黑绘白地黑花寥寥数笔写出个图形,生动无比。形成了独特的有规无束刚劲豪放,潇洒自如的艺术风格。在表现题材上,世俗所见、花鸟鱼虫、龙凤鹿马、市侩景物、童叟仕宦、诗歌词赋、儿歌词曲无所不绘,真可谓是一部历史民俗图象。

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一直以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民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彭城镇仅剩缸磁窑130等座,瓷业工人千余名。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

磁州窑还往往使用化妆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妆土最早为白色优质瓷土制成的泥浆,是为了适应粗瓷细作,掩饰胎体表面的凹凸不平,从而提高瓷器的外观质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后又出现了有色化妆土。从馆藏陶瓷枕来看,白釉黑花卧女枕,其赭黄色衣衫即施了一层赭黄色化妆土,上绘黑花,再施透明釉烧制而成。白釉剔花婴戏莲纹枕是在较厚的化妆土上进行剔刻,再剔去纹饰外的化妆土,亦是化妆土艺术的变化。珍珠地划花枕,亦先施较厚的白色化妆土,经刻划纹饰、戳印珍珠地后,又在纹饰内着一层色粉,(有的不着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纹、珍珠地的凹处着满色粉,施釉烧好之后,纹饰内呈褐红色,非常漂亮。磁州窑巧妙利用化妆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化妆土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并达到了高超的水平。烧制方法,多采用匣钵装烧,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器内一般多挂釉。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无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是很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这时期还烧造黑釉、绿釉、黄釉、酱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如: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划花填绿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红绿黄黑彩等。

磁州窑--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 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上有黑、褐花纹,器里多不挂釉。绘制花纹的方法有绘花、绘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花纹复杂,以卷叶、缠枝牡丹、水波纹、花卉禽鱼等图案为多,线条流畅,构图洒脱,是北方民间瓷器的代表作。今河北省邯郸漳河两岸的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

折叠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窑 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层陶衣,里外皆挂釉,釉色洁白莹亮,衬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花纹以缠枝牡丹为多。用绘花、刻花或剔花制成。此外,绞胎技法具有独特风格. 今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

折叠龙泉窑
龙泉窑--宋代著名瓷窑。始于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继续烧造,清代中期以后衰落停产。此窑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南宋龙泉窑瓷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胎质细密洁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花纹装饰上出现了堆塑和贴花。此种类型即习称的"弟窑",一般称龙泉窑皆指此。另一种类型即习称的"哥窑"。龙泉窑器形复杂,除一般日用器皿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炉等。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折叠哥窑
哥窑--宋代名窑 龙泉窑的一种类型。相传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龙泉烧瓷器,兄名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传世的"宋哥窑",胎薄,色黑铁,通称"铁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纹片,称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显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矿有"紫口铁足之称"。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折叠鹤壁窑
鹤壁窑--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唐末开始烧造,北宋中期以后为兴盛时期,元代仍在烧造。唐代鹤壁窑瓷器多白釉和黄釉,唐宋的器形有盘、碗、壶、罐等,并能烧造大件器皿,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为主,有白地黑花的,也有加绿彩的;用绘花、刻花、剔花的技法,制出简洁的花卉禽鱼等图案。器里往往写有赵、杨、张、刘等姓氏铭记。元代除烧制传统的品种之外,还仿制钧窑的瓷器。今河南省鹤壁市。

折叠耀州窑
耀州窑--宋代名窑,自唐代开始烧造,北宋末为兴盛时期,金元时期仍在烧造。唐代烧造的是白釉或黑釉瓷器。北宋后开始烧造青瓷。器形以碗、盘、碟、罐盒、炉等为主。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花纹多刻花、印花,装饰花纹丰富多样,有牡丹、菊花、莲花等花卉纺鱼、鸭、龙、凤等。金元时期烧造的器皿胎釉粗厚,花纹图案较前简单。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附近(宋代属耀州)。

折叠建窑
建窑--宋代名窑 所烧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为"兔毫盏"。有的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福建省阳县池墩村。

吉州窑

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宋代著名南方民窑。起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有青釉、绿釉、白釉、黑釉、彩绘瓷等。黑釉花样较多,有像滴珠、鹧鸪斑、玳瑁斑的,也有绘双凤、龙凤、木叶纹的。纹饰运用洒釉、剔花、印花、贴花等手法,而剪纸贴印手法更是吉州窑的独特创造。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隋至宋吉安称吉州)。

折叠钧窑
钧窑--北宋、金、元均烧造 此窑利用氧化铜和氧化铁呈色不同这一特点,烧成蓝中带红或带紫的色釉。红、紫的色泽如玫瑰、海棠,非常艳丽。胎骨灰白色,釉细而润,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数目字。今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此外,与禹州邻近的临汝、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磁县等地瓷窑均仿烧钧瓷器。

折叠汝窑
汝窑--宋代名窑,元佑初年曾为官窑 胎骨香灰色,釉色近于卵青。此类器物烧制的时间短,质高物精,目前尚未发现窑址。在临汝南乡等地发现另一种青瓷,釉色较龙泉窑深而带葱绿,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两种,图案有花卉、水波、鱼及禽鸟。现称"临当窑"。今河南省汝州市(宋代属汝州)。

折叠编辑本段隋唐五代时期之瓷窑
折叠邛窑
邛窑--隋代至宋代,唐尤为著名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今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古属邛州)。

折叠越窑
越窑--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折叠柴窑
柴窑--传为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据文献记载,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相传在近代郑州一带尚未发现窑址和器物。

折叠定窑
定窑--唐代烧白瓷至宋而著名 宋代定窑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酱、绿釉瓷器。器物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北宋后期曾一度烧制宫廷用瓷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燕山村(古属定州)。

折叠编辑本段明清时期之瓷窑
折叠德化窑
德化窑--明代著名瓷窑。始于宋代。此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宋元时期烧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一般。除乳白色以外,还有象牙黄和粉黄色的。更有贴花、印花和堆花。所制佛像最杰出。今福建省德化县。

折叠石湾窑
石湾窑--明代著名瓷窑,清代以后继续烧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绿、淡黄、灰蓝等色,常带有蓝、红等色的斑纹。此窑仿制的钧窑瓷器另有创造。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

折叠景德镇窑简介
景德镇窑--中国著名制瓷窑场。始于南朝陈时,经唐、宋、元、明、清至今。唐代已烧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从此有景德镇之名。以产影青瓷器著称。元代青花、釉里红等已烧制成功。到明代,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瓷业中心,一道釉和釉绘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器的创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进和创新,能烧制粉彩、珐琅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烧造成的最精美,并各有其特色。今江西景德镇市。

折叠崔公窑
崔公窑--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之一。因为明隆庆、万历年间崔国懋在此烧制而得名,崔国懋在此窑烧制的仿宣德、成化年间的瓷器,颇为精美。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折叠周窑
周窑--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之一,因明隆庆、万历年间苏州人周丹泉(名时臣,字时) 主要烧制仿古瓷器,所仿定窑很逼真。又能制陶印、文具、连环等。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折叠壶公窑
壶公窑--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因烧制人吴为(吴一作昊,别号十九),自称壶隐道人而得名。善于仿造永乐、宣德、成化年间瓷器,都很逼真。今江西景德镇市。

折叠臧窑
臧窑--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驻厂督造而得名 器物款识多写刘伴阮(名源)监制。釉色以红为最著。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折叠郎窑
郎窑--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的官窑瓷器 釉色以红宝石为最著。今江西景德镇市。

折叠年窑
年窑--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烧造的官窑瓷器,由于年希尧掌管窑务而得名 釉色发明很我色胭脂水釉为最著。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折叠唐窑
唐窑--清乾隆前期景德镇所烧造的官窑瓷器,因唐英掌管窑务而名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著称。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上一篇:凤凰山遗址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