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遗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21/06/08
凤凰山遗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凤凰山遗址(即战台寺),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遗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米,分5层。东侧断崖下有许多残骨架和瓮棺葬遗迹;南侧断崖发现有红烧土墙;西侧有西汉空心砖墓;东侧断崖上层有红烧土层,下面有不规则的灰坑及灰沟。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纺轮、弹丸、鹿角等。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交流, 具有重要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凤凰山遗址
基本类型
EAB 文化层
代号
NYS-XYE-000-EAB-01
地理位置
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
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所在地区
河南南阳市新野县
所属国家
中国
南北长
550米
东西宽
460米
面积
约25万平方米
目录
1基本信息
2性质特征
3文物保护
4旅游信息
5开发保护
6考古推论
7千年古刹
8民间传说
9佛教活动
10建寺规划
11投资邀约
12投资项目
13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凤凰山遗址(即战台寺),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遗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米,分5层。东侧断崖下有许多残骨架和瓮棺葬遗迹;南侧断崖发现有红烧土墙;西侧有西汉空心砖墓;东侧断崖上层有红烧土层,下面有不规则的灰坑及灰沟。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纺轮、弹丸、鹿角等。
折叠编辑本段性质特征
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凤凰山遗址又称战台寺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遗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米,分5层;第一层是扰乱的文化层;第二层主要含龙山文化陶片;第三层为倒塌的红烧墙壁残块等;第四层含屈家岭文化陶片;第五层含仰韶文化陶片。东侧断崖下有许多残骨架和瓮棺葬遗迹;南侧断崖发现有红烧土墙;西侧有西汉空心砖墓;东侧断崖上层有红烧土层,下面有不规则的灰坑及灰沟。出土的文物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盆、夹砂红陶釜形鼎、鸭嘴足鼎及红陶钵、盆、杯等;属屈家岭文化的有夹砂灰陶罐形鼎、宽扁状足鼎、黑陶折腹豆、高柄杯、圈足盘及盆、钵等,属龙山文化的有折腹罐形鼎、直口罐、刻糟盆、镂孔豆等,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纺轮、弹丸、鹿角等。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此遗址面积大,堆积厚,内涵丰富,考古学发掘证明,新野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形成部落,现在该遗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信息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
凤凰山遗址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200米的土岗上,与其邻接的三国景点有东汉名将邓禹故居、新野猕猴繁育基地。东邻豫01线南(阳)-襄(樊)公路,南距新野三国景区15公里,北距南阳武候祠45公里。西距正在兴建中的南(阳)-邓(州)高速公路出入口20公里。
折叠编辑本段开发保护
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原则,建立了保护领导机构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派驻专职文物员看守,加强了区域内水利、土壤、植被和文化层的保护。
唐代四大寺院之一的千年古刹一一战台寺为何建在凤凰山之上
新野县歪子镇凤凰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汉水上游一至六期文化遗址,东距潦河1公里,西依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黄渠沟(现为二广高速公路出入口),北邻卧龙区英庄镇东坡村(小申营自然村),南与该镇寺门村相接壤。它既是中国南北古老文化的分界线,又是中国南北古老文化的交汇点。整个遗址地形似凤凰形状,故古今被人称之谓凤凰山。凤凰山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70米,面积达25.85万平方米(2006年2月经实地勘测,实际面积与省文物局早期实地测量完全相符)。
凤凰山呈漫坡台地,中部高10.68米。文化层厚约5米,原始人和古人生产、生活的遗迹遗物极为丰富。文化层可分为五层,以下四层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特点,上层和地表明显的凸现南方文化的特色。凤凰山上现散存有大量石、骨、陶、玉、瓷、铜、铁诸器,还有大量原始社会晚期墓葬和汉代墓葬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原始文化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铲、石犁等,还有纺轮、弹丸等器物。骨器有锥、凿、镞、匕、蚌壳、鹿角等。陶器有泥质红陶彩绘圜底钵,红陶彩绘纺轮,红陶杯,黑陶镂孔豆,红陶彩绘高领罐,白衣彩陶罐,抛光红衣彩陶壶以及盆、碗、瓮、缸、鼎等。就鼎足看有圆锥形(系手制釜形鼎足),平装宽扁形,侧装扁平指窝纹形等。陶器质地有细泥质、夹砂、海蚌等。颜色有红、灰、黑三种。纹指有素面、磨光、粗细、绳纹、条纹、方格纹、划纹、附加堆纹、指甲纹、指窝纹、弦纹、镂孔、彩绘等。玉器有铲和璜。遗迹可见大量红烧土面,白灰土面,房基,灰坑,小儿瓮棺葬,成人一次葬二次葬等。这些遗物遗迹,除包含仰韶、龙山期外,屈家岭文化特点也很明显,在数量上也很丰富。遗址东部因拉硝土, 稍有毁坏,断崖高,5米(1980年已制止),南、西端也稍有残破。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交流, 具有重要价值。
在远古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相当落后,人们仅以打猎、捕鱼为生,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也相当差。为此,人们常以依水居高居住为主。随着日月交错,沧桑更迭,社会发展,人类进化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人口的增长,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人们的聪明才智的提高,逐渐呈现出了分散居住、自耕自给的生活方式。
折叠编辑本段考古推论
据考古学推论,在远古时期,凤凰山地区原是一片清澈见底、碧波荡洋的湖泊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方圆百里,灌木丛生,百鸟栖宿,万物出没之处,后因地壳变动,平地隆起…-凤凰形状的高台(现凤凰山第一至第三文化层贝壳清晰可见), 高台上原始森林成片,古木繁茂,遮天蔽日,异种动物众多(现仍可见许多虎、豹动物牙齿化石、鹿角),潦河、黄渠水又分别从凤凰山东西流过。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随着斗转星移,生活在凤凰山周围的人们认为在这里天生地造的一凤凰形状的地形,是玉皇大帝的圣意,是佛祖赐予人们吉祥符瑞的象征。之后,人们为了自圆眷恋故土,盼赐吉祥之梦,便在凤凰山之上建起了这一佛道合一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一一战台寺。
折叠编辑本段千年古刹
千年古刹流金岁 一寺多名耐寻昧
新野歪子镇境内千年古刹---战台寺, (民国《新野县修志馆县志》)卷三寺观篇载"旃檀寺,城西北四十里,寺据高蚯、地势宏阔、大殿后有唐碑, 附近多瓦砾,村人耕作每发现瓦钱、 玉斧、 玉凿、鹿角、兽骨等, 盖;厂时或--都会也,数年来尽行拆毁,石刻已无存矣"。在本县八十年代的出版的《新野县志》中仍有同样记载。
在本寺明成化年间《重修崇兴寺记》碑碑文中,清晰的镌刻着:".。..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四十余里许地名黄渠,东岸(凤凰山所在地)有寺,日崇兴寺,乃古之名刹也?.....,'。
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崇兴寺罗汉天王殿碑记》碑文载:"百宁城(即现新野县所在地)北四十里许有寺,名日崇兴,乃古之名刹也。东临潦水,西界黄渠(潦河和黄渠之间,即为凤凰山所在地) ......'。
清嘉庆二十二年《诚心施善,赎回当地》碑文称:"邑此四十里许有寺,名日战台寺,古崇兴寺也.....
新野樊集乡原樊集小学"工"字楼上镶嵌的民国二十八年《梦辅搂命名记》碑文称"旃檀寺"为"站台寺"。
笔者于二00六年二二月在歪子镇寺门村了解时,寺门行政村一组八十七岁的王德元老人反映说:"凤凰山上的寺院原名叫"占台寺"我老爷是清朝的秀才.我小时候,他教我写本寺寺名时写的就是这个'占' 字"。
综上所述,同一寺院,同一地点,创建于同一时间,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称谓呢?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实地考查、查阅有关资料,认真研究了该寺现存的部分原金石碑文、考察了寺院的旧址地貌,还对该寺诸多遗物进行了鉴定。初步试测,'占时的"占',与 "战"同意,意为占据高处。凤凰山之上最早建有玉皇大帝殿,随之始于公元二世纪又建起四座佛教(先为小乘教法,后又完善大乘教法)殿宇,寺台高出地面1 0多米,故称该寺为"占台寺", 此寺名有明显取地形特点之优势。后来碑文上称的战台寺的"战"字,似乎纯属以"占"音取字,若从其它方面探其含意而论,查无实据,毫无意义。为此,此名不敢冒然取之。
"旃檀寺"名称的称谓,按佛教教意来讲,"旃檀"是对寺院的一种尊称,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故"旃檀寺"称谓即合乎教规教意,又能够表达佛徒和信士们的心愿。如贯休《游金华山禅院》诗中所颂:"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相传原"旃檀寺',上的唐碑碑文中曾记载,该寺在唐代被誉之为四大寺院之一。这反映了该寺僧人为维护唐王朝在当地的统治地位有功,唐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该寺亲自题名、还赠给该寺有"满台贯日 佛光曾宇"一金匾。可惜,唐碑早损,金匾被匪所盗,查无下落。可见县志上记载的"旃檀寺"寺名是有根据的.
至于"崇兴寺"的称谓,很有可能是出于佛徒、信士们心理作用,认为寺院宏伟、殿宇辉煌,佛赐宽广,瑞气氤氲,灵兴气贯,八方有感,因此,有希望岁岁福佑,保持长久之意。"崇兴寺"称谓,笔者认为只适做为寺号用,能否做为寺院唯一的准确名称,仍需深思斟酌。
折叠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至于"站胎寺"的称谓,纯属民间俗称,它源于民间传说。寺门村四组89岁的王子珍老人,在讲到这一传说时说,我十一、 二岁时,就听老人们讲,说一天早上寺上一僧人在殿内扫地时,他对一佛像胎说,你坐那多碍事,还不如你干脆站起来,叫我把这里扫扫。说罢,这尊佛爷还真的跟着站起来了, 从此,人们把凤凰山的寺院称为"站胎寺"。故此寺名不应采取。
折叠编辑本段佛教活动
关于设立佛教活动场所战台寺的可行性说明
根据国家《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要求,现就恢复设立佛教活动场所战台寺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战台寺位于县城北22公里,歪子镇政府所在地东2公里处,东距沙河1公里,北依卧龙区英庄镇东坡村小申营自然村,寺院坐落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遗址旁。战台寺之所以建在凤凰山旁,是因为凤凰山是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过的地方,况凤凰山地形又犹如凤凰形状,故后人视此地为贵地,又有吉祥之意。
战台寺历史悠久,唐《重修崇兴寺罗汉天王殿碑记》碑载:"不知起自何时,建自何代……。"据当地群众相传,该寺始建于唐初,名日占(占:占据高处)台(台:指凤凰山荒丘)寺,寺内敬奉有玉皇大帝等,人们期望神灵保佑,指点迷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唐武德10年(公元627年,昔日战台寺有一黑色石质碑文可证),该寺进行了扩建,寺内有释迦、伽蓝等佛殿五座,还有娘娘殿、文昌阁、火星阁、钟鼓楼和戏楼等房舍二百余间,石狮、石羊、石猴等。僧人一百多名,寺地五顷有余,多为近村穷户所耕种。整个寺院殿宇辉煌、气势宏伟,古木参天,香烟袅袅,瑞气氤氲,商贾云集、盛况空前。紧靠寺西边的石花街上,物流交流繁华异常; 民间杂耍、曲艺说唱、戏剧表演等活动十分活跃,形成了方圆数十里的繁华都会(《新野民国县志》卷三有载),故在当时被称为唐四大寺院之一。
唐武德十年至元代初年(约公元1216年),寺名由原来的"占台寺"更名为"旃檀寺"(《新野民国县志》和80年代出版的《新野县志》均有载)。元代初年(约公元1217年)至清嘉庆21年(公元"1816年),由于信士佛祖虔诚尊崇,又倍感佛赐宽广、灵兴气贯、八方有感、人人感桢(见明成化年<约公元1425年)《重修崇兴寺记》碑),又将"旃檀寺"寺名易名为"崇兴寺",此寺名一直延用至清嘉庆21年。明成化年间重修崇兴寺后,国内不少商号向该寺捐款(大明正德四年<公元1492年)新捐的石佛像后有铭文记载)。清嘉庆22年后寺院屡遭失燹及地方恶势力的破坏,为保护寺院及周围村民的生命安全,寺院里的武僧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从此,人们称"崇兴寺"为"战台寺"(见嘉庆22年《诚心施善赎回当地》碑碑文载"邑北四十里许有寺,名日战台寺,古崇兴寺也……")。战台寺这一佛教活动场所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据民国二十八年《梦辅楼命名记》碑文记载, 因战台寺匪患严重,民国末年又拆战台寺大部房舍,用于兴建寺门小学、樊集完小等,此后,这一千年古刹,几乎荡然无存。
目前,这里虽然已经没有完整的寺院,但仍有许多香客前来朝拜,他们多次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修复寺院,提供活动场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信士们的愿望未能实现,他们经常成群结队外出到其他佛教场所活动。由于路途较远,不仅存在安全上的隐患,而且对他们个人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给政府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弘扬佛教文化,尊重信仰自由,保证信士们的人身安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为活跃本地文化生活,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使宗教与旅游相结合,须尽快修建。
修建寺院地址位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旅游景点凤凰山遗址西,歪施路北,西边紧靠南邓高速公路进出口,地理优势明显.该寺远离村庄和单位,不妨碍单位及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恢复重建不占用基本农田,所需资金由佛教信众及佛教界人士捐助筹集保证。在县佛协指导下,已拟定了由当地佛教信徒、信教群众代表和宗教界人士参加的筹备组织,制定了相关制度,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寺院建设及布局作了全面合理的规划,能确保筹建工作顺利进行。建成之后将同西边美丽诱人的荷花湖,东边闻名暇尔的蔓荆山形成一道长约15公里的生态旅游观光带。
鉴于战台寺在历史上的宗教地位、作用和影响,结合全县佛教场所、佛教信众分布和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依法筹建设立佛教活动场所战台寺的条件具备,有利于满足佛教信众的宗教生活需求,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因素,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宗教领域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折叠编辑本段建寺规划
现将初步修建和规划简述于后:
修建后的战台寺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寺内修建五座仿古式大殿。弥来佛殿、四大天王殿、观音菩萨殿、如来佛祖殿、玉皇大帝殿(分批实施)。
二、恢复娘娘殿、文昌阁、火星阁、钟楼和戏楼等。
三、在寺前设立山门,利用自然地势,在寺西、北黄水河宽阔处开设小型湖泊,内设凉亭、浮桥、假山、喷泉、游艇等供游客及信士享用,寺内及周围植风景林、花带,以增加景观。
寺院宗旨:
以寺养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一方,弘扬佛教文化,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增进社会'文明,促进经济发展。
折叠编辑本段投资邀约
站台寺网---重建站台寺鸟瞰图
站台寺网---重建站台寺鸟瞰图
重修战台寺随缘乐助 造福一方 福泽万代。欢迎各界有缘之士洽谈投资事宜。凤凰山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过的地方,犹如凤凰形状,故后人视为宝、贵地,又有吉祥之意,历史上凤凰山建有战台寺,寺内敬奉有玉皇大帝,有释迦、伽蓝等佛殿王座,寺上还有娘娘庙、文昌阁、火星阁、钟鼓楼、戏楼等房舍二百余间,整个寺院殿宇辉煌,气势宏伟,香烟袅袅,而且如今又近临二广高速公路进出口,地理位置优越。重建项目建设内容:重建战台寺,恢复原有娘娘庙、文昌阁、石狮等原有建筑。
折叠编辑本段投资项目
新野歪子凤凰山旅游开发项目简介
项目背景
凤凰山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过的地方,犹如凤凰形状,故后人视为宝、贵地,又有吉祥之意,历史上凤凰山建有战台寺,寺内敬奉有玉皇大帝,有释迦、伽蓝等佛殿王座,寺上还有娘娘庙、文昌阁、火星阁、钟鼓楼、戏楼等房舍二百余间,整个寺院殿宇辉煌,气势宏伟,香烟袅袅,而且如今又近临二广高速公路进出口,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建设内容
重建战台寺,恢复原有娘娘庙、文昌阁、石狮等原有建筑。
投资概算
该项目所需资金3000万元,当地已投资200万元,剩余资金可由开发商自己投入。
效益分析
若开发商投资2800万元为基准,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利税460万元,7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合作方式
该项目采取合资方式。
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新野歪子凤凰山旅游开发项目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梅县区凤凰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凤凰山脚下。年代为商周时期。1982年发现。陶器有釜、罐、钵等,纹饰有篮纹、方格纹、曲折纹、绳纹等。石器有斧、锛、凿、刀、戈、矛、镞、砺石等。
添加义项
凤凰山遗址(即战台寺),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遗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米,分5层。东侧断崖下有许多残骨架和瓮棺葬遗迹;南侧断崖发现有红烧土墙;西侧有西汉空心砖墓;东侧断崖上层有红烧土层,下面有不规则的灰坑及灰沟。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纺轮、弹丸、鹿角等。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交流, 具有重要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凤凰山遗址
基本类型
EAB 文化层
代号
NYS-XYE-000-EAB-01
地理位置
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
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所在地区
河南南阳市新野县
所属国家
中国
南北长
550米
东西宽
460米
面积
约25万平方米
目录
1基本信息
2性质特征
3文物保护
4旅游信息
5开发保护
6考古推论
7千年古刹
8民间传说
9佛教活动
10建寺规划
11投资邀约
12投资项目
13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凤凰山遗址(即战台寺),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遗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米,分5层。东侧断崖下有许多残骨架和瓮棺葬遗迹;南侧断崖发现有红烧土墙;西侧有西汉空心砖墓;东侧断崖上层有红烧土层,下面有不规则的灰坑及灰沟。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纺轮、弹丸、鹿角等。
折叠编辑本段性质特征
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凤凰山遗址又称战台寺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遗址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米,分5层;第一层是扰乱的文化层;第二层主要含龙山文化陶片;第三层为倒塌的红烧墙壁残块等;第四层含屈家岭文化陶片;第五层含仰韶文化陶片。东侧断崖下有许多残骨架和瓮棺葬遗迹;南侧断崖发现有红烧土墙;西侧有西汉空心砖墓;东侧断崖上层有红烧土层,下面有不规则的灰坑及灰沟。出土的文物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盆、夹砂红陶釜形鼎、鸭嘴足鼎及红陶钵、盆、杯等;属屈家岭文化的有夹砂灰陶罐形鼎、宽扁状足鼎、黑陶折腹豆、高柄杯、圈足盘及盆、钵等,属龙山文化的有折腹罐形鼎、直口罐、刻糟盆、镂孔豆等,此外有三角形大小不等的石斧、陶纺轮、弹丸、鹿角等。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此遗址面积大,堆积厚,内涵丰富,考古学发掘证明,新野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形成部落,现在该遗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信息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
凤凰山遗址位于新野县歪子镇寺门村北200米的土岗上,与其邻接的三国景点有东汉名将邓禹故居、新野猕猴繁育基地。东邻豫01线南(阳)-襄(樊)公路,南距新野三国景区15公里,北距南阳武候祠45公里。西距正在兴建中的南(阳)-邓(州)高速公路出入口20公里。
折叠编辑本段开发保护
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原则,建立了保护领导机构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派驻专职文物员看守,加强了区域内水利、土壤、植被和文化层的保护。
唐代四大寺院之一的千年古刹一一战台寺为何建在凤凰山之上
新野县歪子镇凤凰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汉水上游一至六期文化遗址,东距潦河1公里,西依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黄渠沟(现为二广高速公路出入口),北邻卧龙区英庄镇东坡村(小申营自然村),南与该镇寺门村相接壤。它既是中国南北古老文化的分界线,又是中国南北古老文化的交汇点。整个遗址地形似凤凰形状,故古今被人称之谓凤凰山。凤凰山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70米,面积达25.85万平方米(2006年2月经实地勘测,实际面积与省文物局早期实地测量完全相符)。
凤凰山呈漫坡台地,中部高10.68米。文化层厚约5米,原始人和古人生产、生活的遗迹遗物极为丰富。文化层可分为五层,以下四层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特点,上层和地表明显的凸现南方文化的特色。凤凰山上现散存有大量石、骨、陶、玉、瓷、铜、铁诸器,还有大量原始社会晚期墓葬和汉代墓葬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原始文化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铲、石犁等,还有纺轮、弹丸等器物。骨器有锥、凿、镞、匕、蚌壳、鹿角等。陶器有泥质红陶彩绘圜底钵,红陶彩绘纺轮,红陶杯,黑陶镂孔豆,红陶彩绘高领罐,白衣彩陶罐,抛光红衣彩陶壶以及盆、碗、瓮、缸、鼎等。就鼎足看有圆锥形(系手制釜形鼎足),平装宽扁形,侧装扁平指窝纹形等。陶器质地有细泥质、夹砂、海蚌等。颜色有红、灰、黑三种。纹指有素面、磨光、粗细、绳纹、条纹、方格纹、划纹、附加堆纹、指甲纹、指窝纹、弦纹、镂孔、彩绘等。玉器有铲和璜。遗迹可见大量红烧土面,白灰土面,房基,灰坑,小儿瓮棺葬,成人一次葬二次葬等。这些遗物遗迹,除包含仰韶、龙山期外,屈家岭文化特点也很明显,在数量上也很丰富。遗址东部因拉硝土, 稍有毁坏,断崖高,5米(1980年已制止),南、西端也稍有残破。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交流, 具有重要价值。
在远古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相当落后,人们仅以打猎、捕鱼为生,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也相当差。为此,人们常以依水居高居住为主。随着日月交错,沧桑更迭,社会发展,人类进化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人口的增长,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人们的聪明才智的提高,逐渐呈现出了分散居住、自耕自给的生活方式。
折叠编辑本段考古推论
据考古学推论,在远古时期,凤凰山地区原是一片清澈见底、碧波荡洋的湖泊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方圆百里,灌木丛生,百鸟栖宿,万物出没之处,后因地壳变动,平地隆起…-凤凰形状的高台(现凤凰山第一至第三文化层贝壳清晰可见), 高台上原始森林成片,古木繁茂,遮天蔽日,异种动物众多(现仍可见许多虎、豹动物牙齿化石、鹿角),潦河、黄渠水又分别从凤凰山东西流过。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随着斗转星移,生活在凤凰山周围的人们认为在这里天生地造的一凤凰形状的地形,是玉皇大帝的圣意,是佛祖赐予人们吉祥符瑞的象征。之后,人们为了自圆眷恋故土,盼赐吉祥之梦,便在凤凰山之上建起了这一佛道合一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一一战台寺。
折叠编辑本段千年古刹
千年古刹流金岁 一寺多名耐寻昧
新野歪子镇境内千年古刹---战台寺, (民国《新野县修志馆县志》)卷三寺观篇载"旃檀寺,城西北四十里,寺据高蚯、地势宏阔、大殿后有唐碑, 附近多瓦砾,村人耕作每发现瓦钱、 玉斧、 玉凿、鹿角、兽骨等, 盖;厂时或--都会也,数年来尽行拆毁,石刻已无存矣"。在本县八十年代的出版的《新野县志》中仍有同样记载。
在本寺明成化年间《重修崇兴寺记》碑碑文中,清晰的镌刻着:".。..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四十余里许地名黄渠,东岸(凤凰山所在地)有寺,日崇兴寺,乃古之名刹也?.....,'。
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崇兴寺罗汉天王殿碑记》碑文载:"百宁城(即现新野县所在地)北四十里许有寺,名日崇兴,乃古之名刹也。东临潦水,西界黄渠(潦河和黄渠之间,即为凤凰山所在地) ......'。
清嘉庆二十二年《诚心施善,赎回当地》碑文称:"邑此四十里许有寺,名日战台寺,古崇兴寺也.....
新野樊集乡原樊集小学"工"字楼上镶嵌的民国二十八年《梦辅搂命名记》碑文称"旃檀寺"为"站台寺"。
笔者于二00六年二二月在歪子镇寺门村了解时,寺门行政村一组八十七岁的王德元老人反映说:"凤凰山上的寺院原名叫"占台寺"我老爷是清朝的秀才.我小时候,他教我写本寺寺名时写的就是这个'占' 字"。
综上所述,同一寺院,同一地点,创建于同一时间,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称谓呢?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实地考查、查阅有关资料,认真研究了该寺现存的部分原金石碑文、考察了寺院的旧址地貌,还对该寺诸多遗物进行了鉴定。初步试测,'占时的"占',与 "战"同意,意为占据高处。凤凰山之上最早建有玉皇大帝殿,随之始于公元二世纪又建起四座佛教(先为小乘教法,后又完善大乘教法)殿宇,寺台高出地面1 0多米,故称该寺为"占台寺", 此寺名有明显取地形特点之优势。后来碑文上称的战台寺的"战"字,似乎纯属以"占"音取字,若从其它方面探其含意而论,查无实据,毫无意义。为此,此名不敢冒然取之。
"旃檀寺"名称的称谓,按佛教教意来讲,"旃檀"是对寺院的一种尊称,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
故"旃檀寺"称谓即合乎教规教意,又能够表达佛徒和信士们的心愿。如贯休《游金华山禅院》诗中所颂:"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相传原"旃檀寺',上的唐碑碑文中曾记载,该寺在唐代被誉之为四大寺院之一。这反映了该寺僧人为维护唐王朝在当地的统治地位有功,唐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该寺亲自题名、还赠给该寺有"满台贯日 佛光曾宇"一金匾。可惜,唐碑早损,金匾被匪所盗,查无下落。可见县志上记载的"旃檀寺"寺名是有根据的.
至于"崇兴寺"的称谓,很有可能是出于佛徒、信士们心理作用,认为寺院宏伟、殿宇辉煌,佛赐宽广,瑞气氤氲,灵兴气贯,八方有感,因此,有希望岁岁福佑,保持长久之意。"崇兴寺"称谓,笔者认为只适做为寺号用,能否做为寺院唯一的准确名称,仍需深思斟酌。
折叠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至于"站胎寺"的称谓,纯属民间俗称,它源于民间传说。寺门村四组89岁的王子珍老人,在讲到这一传说时说,我十一、 二岁时,就听老人们讲,说一天早上寺上一僧人在殿内扫地时,他对一佛像胎说,你坐那多碍事,还不如你干脆站起来,叫我把这里扫扫。说罢,这尊佛爷还真的跟着站起来了, 从此,人们把凤凰山的寺院称为"站胎寺"。故此寺名不应采取。
折叠编辑本段佛教活动
关于设立佛教活动场所战台寺的可行性说明
根据国家《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要求,现就恢复设立佛教活动场所战台寺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战台寺位于县城北22公里,歪子镇政府所在地东2公里处,东距沙河1公里,北依卧龙区英庄镇东坡村小申营自然村,寺院坐落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遗址旁。战台寺之所以建在凤凰山旁,是因为凤凰山是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过的地方,况凤凰山地形又犹如凤凰形状,故后人视此地为贵地,又有吉祥之意。
战台寺历史悠久,唐《重修崇兴寺罗汉天王殿碑记》碑载:"不知起自何时,建自何代……。"据当地群众相传,该寺始建于唐初,名日占(占:占据高处)台(台:指凤凰山荒丘)寺,寺内敬奉有玉皇大帝等,人们期望神灵保佑,指点迷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唐武德10年(公元627年,昔日战台寺有一黑色石质碑文可证),该寺进行了扩建,寺内有释迦、伽蓝等佛殿五座,还有娘娘殿、文昌阁、火星阁、钟鼓楼和戏楼等房舍二百余间,石狮、石羊、石猴等。僧人一百多名,寺地五顷有余,多为近村穷户所耕种。整个寺院殿宇辉煌、气势宏伟,古木参天,香烟袅袅,瑞气氤氲,商贾云集、盛况空前。紧靠寺西边的石花街上,物流交流繁华异常; 民间杂耍、曲艺说唱、戏剧表演等活动十分活跃,形成了方圆数十里的繁华都会(《新野民国县志》卷三有载),故在当时被称为唐四大寺院之一。
唐武德十年至元代初年(约公元1216年),寺名由原来的"占台寺"更名为"旃檀寺"(《新野民国县志》和80年代出版的《新野县志》均有载)。元代初年(约公元1217年)至清嘉庆21年(公元"1816年),由于信士佛祖虔诚尊崇,又倍感佛赐宽广、灵兴气贯、八方有感、人人感桢(见明成化年<约公元1425年)《重修崇兴寺记》碑),又将"旃檀寺"寺名易名为"崇兴寺",此寺名一直延用至清嘉庆21年。明成化年间重修崇兴寺后,国内不少商号向该寺捐款(大明正德四年<公元1492年)新捐的石佛像后有铭文记载)。清嘉庆22年后寺院屡遭失燹及地方恶势力的破坏,为保护寺院及周围村民的生命安全,寺院里的武僧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从此,人们称"崇兴寺"为"战台寺"(见嘉庆22年《诚心施善赎回当地》碑碑文载"邑北四十里许有寺,名日战台寺,古崇兴寺也……")。战台寺这一佛教活动场所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据民国二十八年《梦辅楼命名记》碑文记载, 因战台寺匪患严重,民国末年又拆战台寺大部房舍,用于兴建寺门小学、樊集完小等,此后,这一千年古刹,几乎荡然无存。
目前,这里虽然已经没有完整的寺院,但仍有许多香客前来朝拜,他们多次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修复寺院,提供活动场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信士们的愿望未能实现,他们经常成群结队外出到其他佛教场所活动。由于路途较远,不仅存在安全上的隐患,而且对他们个人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给政府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弘扬佛教文化,尊重信仰自由,保证信士们的人身安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为活跃本地文化生活,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使宗教与旅游相结合,须尽快修建。
修建寺院地址位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旅游景点凤凰山遗址西,歪施路北,西边紧靠南邓高速公路进出口,地理优势明显.该寺远离村庄和单位,不妨碍单位及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恢复重建不占用基本农田,所需资金由佛教信众及佛教界人士捐助筹集保证。在县佛协指导下,已拟定了由当地佛教信徒、信教群众代表和宗教界人士参加的筹备组织,制定了相关制度,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寺院建设及布局作了全面合理的规划,能确保筹建工作顺利进行。建成之后将同西边美丽诱人的荷花湖,东边闻名暇尔的蔓荆山形成一道长约15公里的生态旅游观光带。
鉴于战台寺在历史上的宗教地位、作用和影响,结合全县佛教场所、佛教信众分布和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根据国家《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依法筹建设立佛教活动场所战台寺的条件具备,有利于满足佛教信众的宗教生活需求,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因素,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宗教领域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折叠编辑本段建寺规划
现将初步修建和规划简述于后:
修建后的战台寺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寺内修建五座仿古式大殿。弥来佛殿、四大天王殿、观音菩萨殿、如来佛祖殿、玉皇大帝殿(分批实施)。
二、恢复娘娘殿、文昌阁、火星阁、钟楼和戏楼等。
三、在寺前设立山门,利用自然地势,在寺西、北黄水河宽阔处开设小型湖泊,内设凉亭、浮桥、假山、喷泉、游艇等供游客及信士享用,寺内及周围植风景林、花带,以增加景观。
寺院宗旨:
以寺养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一方,弘扬佛教文化,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增进社会'文明,促进经济发展。
折叠编辑本段投资邀约
站台寺网---重建站台寺鸟瞰图
站台寺网---重建站台寺鸟瞰图
重修战台寺随缘乐助 造福一方 福泽万代。欢迎各界有缘之士洽谈投资事宜。凤凰山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过的地方,犹如凤凰形状,故后人视为宝、贵地,又有吉祥之意,历史上凤凰山建有战台寺,寺内敬奉有玉皇大帝,有释迦、伽蓝等佛殿王座,寺上还有娘娘庙、文昌阁、火星阁、钟鼓楼、戏楼等房舍二百余间,整个寺院殿宇辉煌,气势宏伟,香烟袅袅,而且如今又近临二广高速公路进出口,地理位置优越。重建项目建设内容:重建战台寺,恢复原有娘娘庙、文昌阁、石狮等原有建筑。
折叠编辑本段投资项目
新野歪子凤凰山旅游开发项目简介
项目背景
凤凰山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过的地方,犹如凤凰形状,故后人视为宝、贵地,又有吉祥之意,历史上凤凰山建有战台寺,寺内敬奉有玉皇大帝,有释迦、伽蓝等佛殿王座,寺上还有娘娘庙、文昌阁、火星阁、钟鼓楼、戏楼等房舍二百余间,整个寺院殿宇辉煌,气势宏伟,香烟袅袅,而且如今又近临二广高速公路进出口,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建设内容
重建战台寺,恢复原有娘娘庙、文昌阁、石狮等原有建筑。
投资概算
该项目所需资金3000万元,当地已投资200万元,剩余资金可由开发商自己投入。
效益分析
若开发商投资2800万元为基准,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利税460万元,7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合作方式
该项目采取合资方式。
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新野歪子凤凰山旅游开发项目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梅县区凤凰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凤凰山脚下。年代为商周时期。1982年发现。陶器有釜、罐、钵等,纹饰有篮纹、方格纹、曲折纹、绳纹等。石器有斧、锛、凿、刀、戈、矛、镞、砺石等。